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ag申请线上比赛 > 新闻动态 >

热点资讯

2024 自动驾驶十大事件:在一片混沌中,看到 L3/L4 的路

发布日期:2025-02-02 17:28    点击次数:132

文|偲睿洞察308

刚刚过去的2024年,自动驾驶经历了一场风起云涌的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之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端到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各个玩家都在面向端到端进行技术转型,而类似于大模型、世界模型这样的技术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类似于VLA这样的下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方向也进入到行业视野。

而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来看,智驾正在进入到面向普通用户进行大规模落地的阶段。

具体来说,类似于华为、元戎启行、Momenta、地平线这样的头部高阶智驾方案提供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其高阶智驾方案通过特定车型进行落地——而小鹏、理想、蔚来这样的新势力玩家,也在积极推进各自的智驾走向更低价位段的车型。某种程度上,智驾的战火已经烧到了10万到20万价格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技术的持续推进,Robotaxi再次成为一个行业关注点。

以此为背景,2024年的智能驾驶产业,依旧可以说是千帆相竞、百舸争流,但多了几分竞争的惨烈。各大玩家们以技术探索和商业落地为主线,开始寻找最后的上桌机会——无论如何,这依旧是一场值得回顾的智驾行业年度大戏。

因此,回望2024年,我们再次对自动驾驶行业发生的十大重要事件进行以时间为顺序的年度盘点,希望借此能勾勒出整个行业在2024年的大致发展轮廓。

1、华为推出乾崑ADS3.0和ADSSE

2024年4月24日,在北京车展开幕前夕,华为发布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华为乾崑,并由此发布了华为乾崑ADS3.0和ADSSE版本。

在感知方面,乾崑ADS3.0基于GOD大网实现了从简单「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跨越式进步。同时,在决策和规划方面,乾崑ADS3.0全新架构采用PDP(预测决策规控)网络实现预决策和规划一张网,从而实现类人化的决策和规划,行驶轨迹更类人,通行效率更高。

由此,ADS3.0在技术架构方面实现了端到端架构。基于此架构,乾崑ADS3.0能够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领航NCA功能,同时也能够在智能泊车方面实现离车即走,而泊车代驾也走向全场景商用。

另外,除了定位于高阶智驾的ADS3.0之外,乾崑ADS还推出了ADSSE版本,它支持高速轻松开和可见即可泊的泊车能力——从市场定位来说,乾崑ADSSE定位于20万以下的价格区间。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华为乾崑ADS3.0和ADSSE版本的发布,一方面意味着华为在智能驾驶在技术层面的持续进化,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华为也已经在品牌寻求更高的消费者认知度,并且在市场层面寻求智能驾驶落地的市场扩大和价格下探。

2、地平线发布HorizonSu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2024年4月24日,地平线在北京车展之前的智驾科技产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全新一代的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地平线自研的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其中,在软件层面,SuperDrive采用了端到端世界模型和数据驱动的交互博弈架构,目前已摆脱高精地图束缚,实现「全国都能开」。

除此之外,地平线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智能驾驶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它包括6个版本,算力覆盖范围从低阶智驾市场的10+TOPS到高阶智驾市场的560TOPS——其中SuperDrive搭配的正是算力高达560TOPS的征程6旗舰版征程6P。

地平线选择通过SuperDrive来打造「高阶智驾行业标杆」,本质上是它在高阶智能驾驶层面的一次重大角色转变,也是为了构建并强化地平线作为高阶智能驾驶重要玩家的地位——这是行业竞争的激烈态势决定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如今的SuperDrive,已经成为了地平线在技术落地、行业价值和资本市场层面的核心支撑点。

3、理想发布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

2024年7月5日,理想汽车在其2024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上发布了基于端到端+VLM的全新一代技术方案。

其中,理想端到端采用的是OneModel的算法架构,输入的是传感器,输出的是行驶轨迹。VLM则是一个视觉语言模型,它输出的信息包括对环境的理解、驾驶决策和驾驶轨迹,并传递给系统1控制车辆。另外,理想汽车还在本次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个世界模型,它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训练和测试的场地。

为了配合这一全新的算法架构,理想汽车还同时进行了智驾团队的架构调整,并且在后续的进展中大幅度扩充云端算力——到2024年年底,理想汽车的云端训练算力已经提升到了8.1EFLOPS。

值得一提的是,以发布端到端+VLM方案为起点,理想汽车的高阶智能驾驶在2024年下半年进行了非常快速的进化过程——其中在2024年10月,理想汽车面向全量用户正式推送了OTA6.4版本,并由此在行业范围内开启了「端到端+VLM」的首次全量推送。

另外,理想汽车掌门人李想在年底的AITalk中明确表示,理想汽车希望在2025年能够实现L3级别的有监督智能驾驶,并且有望在三年后推出首款为L4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这些也是理想在推进人工智能向AGI演化的一部分。

4、百度萝卜快跑引发行业关注

2024年7月10日,一则关于「萝卜快跑订单疯涨」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并引发大量关注——当日,百度港股股价大幅度上涨,涨幅一度超过10%。

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动驾驶在商业落地关口引发的聚光灯关注效果;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结果也与百度在Robotaxi领域的长期投入和落地成绩有着深刻关联。

实际上,百度在十年上下的时间里,仅在Apollo项目上投入达百亿级别;而在落地方面,截至2024年4月19日,百度萝卜快跑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超过600万次,测试里程超过1亿公里,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5月15日的ApolloDay2024上,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ADFM(英文全称是AutonomousDrivingFoundationModel),同时也发布了搭载百度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据了解,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的成本来到20万区间,较上一代车(成本在50万左右)下降了60%,而这主要得益于传感器(比如说价格昂贵的激光雷达)数量减少以及关键零部件价格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营方面,Apollo也选择采用换电模式替代人工插拔充电枪,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补能效率,节省了补能时间,进而提升运营效率。

而关于这一布局,百度官方表示,随着千台第六代无人车陆续投入使用,萝卜快跑的营收增长速度会更快,已非常接近盈亏平衡的临界点——其目标是,到2024年底,萝卜快跑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5、全球首颗5纳米智驾芯片流片成功

2024年7月27日,在NIOIN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活动上,蔚来创始人李斌兼CEO宣布神玑NX9031流片成功。

神玑NX9031是蔚来在2023年NIODay上对外宣布的一颗自研智驾芯片,这款芯片将搭载在蔚来旗舰车型ET9上。它采用了5nm制程工艺,也是行业里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

根据蔚来官方的说法,蔚来神玑NX9031芯片和底层软件均已实现自主设计。神玑NX9031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不论是综合能力还是执行效率,一颗自研芯片能实现四颗业界旗舰芯片的性能。

在技术层面,神玑NX9031具备超强任务并发处理能力的CPU计算群和充裕的访存带宽,能够实现快速且稳定的延时处理;全链路超感增强——自研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能实现全天候、全场景识别,实现紧急场景下更早的刹车响应。

此外,蔚来神玑NX9031芯片还拥有蔚来自研的推理加速单元NPU、行业最高等级的原生安全设计、双芯片毫秒级备份能力,将全方位提升用户的行车效率和出行安全。

考虑到智能驾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核心地位,以及智能驾驶与AI之间的深刻关联,毫无疑问,神玑NX9031芯片也是蔚来在AI落地领域的一个关键布局。6、小鹏发布图灵AI芯片

6、小鹏发布图灵AI芯片

2024年8月24日,在小鹏MONAM03发布会上,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全球首颗可同时应用在机器人、AI汽车、飞行汽车的芯片——小鹏图灵。

这是小鹏专门为端到端大模型定制的芯片,集成了2个自研的神经网络处理大脑(NPU)、2个独立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并采用面向神经网络的DSA(特定领域架构)。

同时,它拥有40核处理器,为大模型提供了强大计算支撑,计算能力是现有芯片的3倍,支持本地端运行最高30B参数的大模型。另外,为适配L4级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它还设置独立安全岛,可实时展开全车无盲点安全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该芯片已经于8月23日成功流片,其命名致敬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图灵。

关于这颗芯片,何小鹏本人在采访中表示:将来立志在AI层面有所作为的公司,可能都会有非通用的芯片,也就是像小鹏图灵芯片这样的专有AI芯片。它在专有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使用的3颗Orin-X芯片的能力。

可以说,小鹏图灵芯片是小鹏汽车面向未来十年的「AI大杀器」,也是小鹏汽车成为一家「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最大的底气。

7、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达成合作

2024年8月下旬,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在深圳签订智能驾驶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双方针对比亚迪旗下方程豹汽车展开智能驾驶的深入联合研发,首款产品聚焦即将上市的方程豹豹8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3.0。

双方表示,此次比亚迪与华为的智驾合作,将全面落地于旗下子品牌方程豹的车型——而豹8只是第一款,同时也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的硬派车型。

在签约协议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都专门出席并见证签约,表明了对于这一合作的高度重视。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华为牵手比亚迪,一方面证明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探索所获得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比亚迪对于智能驾驶的高度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方程豹豹8已经在2024年11月12日正式上市,定价为37.98万元到40.78万元——到目前为止,方程豹豹8的交付量已经超过1万台。

8、特斯拉Robotaxi产品Cybercab正式亮相

美国太平洋时间10月10日晚间,在特斯拉「WE,ROBOT」活动上,一台名为Cybercab的特斯拉Robotaxi车型正式亮相。

Cybercab整体外观非常科幻,采用银白色车身,没有后视镜,没有门把手,只有一排座位,左右两侧车门打开时犹如飞翼。同时,它没有方向盘,也没有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也没有类似于日常车型中常见的转向灯拨杆和雨刮器拨杆等配置。

另外,这辆车将采用感应充电技术,车身没有专门的充电口。

关于Cybercab,马斯克表示,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有了Cybercab,人们可以在上车之后阅读书籍,或者直接进行休息。

关于这款车,马斯克表示,用户也可以私人购买Cybercab,它的价格将低于30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在具体的量产日期方面,马斯克也明确表示,Cybercab将在2026年进行量产,最晚不会低于2027年。

伴随着Cybercab的到来,特斯拉在开启自身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的同时,也在整个行业范围内掀起了Robotaxi的又一个高潮——而这也无疑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的又一个例证,它还很遥远,但值得不断追寻。

9、元戎启行宣布1亿美元C1轮融资

2024年11月5日,元戎启行宣布完成1亿美元C1轮战略融资,由国内头部主机厂独家投资。尽管官方并没有透露这家主机厂的名字,但是根据智见Time确认,这家主机厂的名字正是长城汽车。

根据官方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夯实国内量产项目,拓展海外业务,同时为探索Robotaxi商业化运营和布局VLA模型等前沿技术提供资金支撑。

元戎启行在智能领域主攻高阶智驾,它在技术路线上率先推出了「无图」方案,后来又推出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DeepRouteIO。元戎启行的高阶智驾方案已经在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新蓝山和smart精灵5等车型上落地。

有意思的是,元戎启行是国内第一批获得Thor芯片的企业。元戎启行正在基于该芯片进行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Model,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研发,该模型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推出。

据透露,2025年,元戎启行将有超10款量产车推向市场销售,合作车型包括SUV、MPV、越野等多种车型,第一款使用元戎智驾系统的MPV将于2025年Q1上市。预计2025年全年,元戎启行的量产车规模将超过20万辆。与此同时,元戎启行也在利用其在国内的量产经验赋能海外车企业务发展。

10、特斯拉正式面向车主推送FSDV13

2024年12月,特斯拉正式开始面向普通车主(而非内部员工)推送FSDV13版本,这也是FSD在进入到端到端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升级。

据了解,FSDV13能够实现对36赫兹、原生清晰度的AI4视频进行处理,其算法架构是基于神经网络,训练数据量提升了4.2倍,而训练算力则提升了5倍,延迟减少了2倍。

同时,它能够支持一键停车场激活,可以实现泊出、掉头、泊入等功能,提升了避免碰撞的能力——另外,它在控制器方面进行了提升,从而让行车过程更加丝滑。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10月10发布会上供嘉宾试乘的Cybercab,搭载的就是FSDV13版本。

FSDV13无疑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发展之路的一个重大节点。

此前,马斯克曾经表示,将在2025年推动无监督的FSD技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落地。另外,根据特斯拉官方此前发布的消息,FSD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面向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推送——当然,这依旧需要监管部门的批准。

写在最后

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望,我们会意识到,自动驾驶的发展依旧处于技术演变和商业落地的复杂交汇点。

从技术的维度来看,高阶智驾在经历了端到端的加持之后,确实出现了足够大的变化;但这一变化还不足以支撑各大玩家实现L3和L4。因此,高阶智驾要继续发展,既需要算法架构的持续演进(比如说VLA),也需要更强大的云端和车端算力的加持。

当然,随着自动驾驶与AI技术发展的关联越来越紧密,某种程度上,自动驾驶的真正实现,还确实需要人类在AGI方面的整体技术突破来赋能。

所以,在2025年,智能驾驶的技术进展,依旧值得关注,也极有可能再次影响到智驾行业的玩家领先度排名。

而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来看,以20万的价格段为分界线,智能驾驶在产品落地上的分野也愈加明显。

其中,在20万价格段以上,高阶智驾(支持城区NOA)正在通过各大厂商的新车型到达更多的消费者,并且也逐渐成为这一价格段车型的关键配置之一,而这一配置也对消费者的购车角色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在20万以下的价格段,支持高速NOA的智驾方案也在面向新车型不断落地,比如说ADSSE。

总体来看,智能驾驶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开始从遥不可及的概念词汇,逐渐成为普通消费者能够真正体验到价值的产品;可以想见的是,在后续发展中,智能驾驶在消费者购车决策的角色会更加重要。

而随着智能驾驶惠及到更多的消费者,它在技术层面通向自动驾驶的这条路,也不再显得那么模糊——这条路当然依旧是漫长的,但人们已经看到它的轮廓,并将继续前进。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ag申请线上比赛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